公司新聞
[點擊量:2583][來源:創選寶防靜電專家(www.666945a.com)]
2017-08-08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有效引導社會預期,深入實施創新驅動,妥善應對風險挑戰,宏觀調控更加科學規范、運轉高效、實施有力,堅持不搞“大水漫灌”、量化寬松,更多依靠深化改革、加快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來促發展,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不斷提高,協同性、有效性得到加強,為經濟穩中向好提供了堅強保障。
一、轉變思路創新方式,促進經濟穩定在合理區間
準確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平衡點,注重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統籌實施擴消費、穩投資和防風險等一系列政策,打好統籌兼顧、各有側重、互相配合的政策組合拳。一是促進消費穩定增長。二是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三是有效管控重點領域風險。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效果初顯,16個熱點城市房地產市場交易穩中有降。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已連續八個季度保持在6.7%-6.9%的區間,增速位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就業持續增加,城鎮新增就業735萬人,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處于近年來較低水平;物價總體穩定,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4%,處于溫和上漲態勢。
二、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結構不斷調優
圍繞滿足需求升級的需要,宏觀調控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去除沒有需求的無效供給,不斷創造適應新需求的有效供給,打通供求渠道,努力實現供求關系新的動態均衡。一是扎實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步伐加快,依法取締“地條鋼”。降成本措施加力,進一步加大減稅力度,取消和停征一批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降低物流、用能等成本,減稅降費新措施預計全年可為企業減負超過1萬億元。二是深入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創業創新勢頭良好。三是著力振興實體經濟。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明顯加速,企業經營狀況普遍轉好。
三、不斷強化改革開放創新支撐,發展新動力明顯增強
狠抓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落實,積極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多依靠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新舊動能轉換來促發展。一是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多證合一”改革全面啟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面推行。二是不斷提升對外開放水平。領導人外交成果顯著,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獲得圓滿成功。促進外貿增長的各項政策有效落實,對外貿易回穩向好。三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發展體制和政策不斷完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發布實施,8個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169項任務全面啟動,激發了創新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四是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雙創支撐平臺加快發展,眾創空間已超過4200家。新動能培育成效顯現,“互聯網+”行動深入推進,分享經濟廣泛滲透。
四、協調推進三大戰略實施和城鄉區域發展,空間格局進一步優化
統籌推進三大戰略和“四大板塊”發展,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實施好相關規劃,研究制定新舉措,為經濟持續發展積蓄了新的潛力。一是深入實施三大戰略成效明顯。“一帶一路”建設戰略重點任務加快落地。二是推動城鄉區域協同聯動效應顯現。新型城鎮化發展質量提升,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特色鎮建設有序推進。三是打造重點功能平臺帶動作用增強。國家級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級開發區等在改革創新中的引領效用不斷釋放,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實施,在整合資源要素、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五、持續加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長的包容性和獲得感增強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好統籌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千方百計增加民生重點領域和生態環保投入,努力保住基本、兜住底線,人民群眾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一是強力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點工程。產業、交通、教育、健康、就業等扶貧重點工程加快實施。有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的22個省份全面推進項目開工建設,截至6月底今年計劃項目開工率達90%。二是不斷提升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水平。社保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待遇水平穩步提高。社會辦醫環境進一步優化,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棚戶區改造進展順利,庫存較大的三四線城市和縣城貨幣化安置比例大幅提高。三是深入開展生態環保建設。污染防治進一步加強,環境質量總體穩定。上半年全國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保持穩定,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提高。生態建設深入開展,江西、貴州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實施方案和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審議通過。能源效率進一步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好于年度約束性目標。
(來源: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