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聞
[點擊量:2470][來源:創選寶防靜電專家(www.666945a.com)]
2017-12-05
在與二線品牌的戰爭中,摩拜與ofo近乎全勝。小鳴、小藍、酷騎,敢說自己是共享單車老三的品牌基本全滅。如果不是永安行與Hellobike的合并以及日前螞蟻金服領投的3.5億美元,共享單車基本已經是頭兩名的戰爭。
按照經驗,這場戰爭還會打上一段時間。然而,近期卻頻繁爆出關于雙方合并的爭論,然而投資人與管理層又未能達成一致;來自供應鏈消息顯示已出現貨款拖欠問題;揮散不去的貪腐陰影,和已經造成派系分裂的權力斗爭。
種種問題似乎顯出,在這場共享單車拉力戰中,表面風光的雙巨頭或許也是筋疲力竭,仿佛在生死掙扎和兼并的邊緣。
一、押金之謎——用戶的錢被挪用了嗎?
在共享單車的二線玩家紛紛因為押金困局倒下后,幾天前,押金焦慮讓用戶對準了共享單車的雙寡頭,網上開始盛傳摩拜與ofo挪用押金,總額或達60億。有了小藍單車們的前車之鑒,這一傳言在用戶間引發了一波退押金的浪潮。不過,以摩拜與ofo的體量,仍是應對了過去。
但隨后摩拜與ofo對押金問題的回應卻在避重就輕——只提押金安全有保障、可以實現秒退,完全不回應是否將押金另作他用。雙方所說接受監管的用戶押金專項賬戶,也被銀行業人士爆出其實只是普通賬戶。
此前國家雖然出臺共享單車管理辦法,列出了共享單車押金需納入監管,但是無奈它只是一個指導意見,各地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法規尚未出臺。在監管真空下,是否挪用用戶的押金,全憑共享單車企業的“膽識”與自覺。
在這一輪的退押金考驗中,摩拜與ofo成功過關。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摩拜與ofo手中的余糧還很寬裕。與上半年瘋狂的融資節奏相比,進入下半年以來,ofo與摩拜均有超過4個月再無外部資金入賬。并且比以往更大的體量,讓雙方的資金都以更快的速度有出無進。
而來自供應鏈的消息顯示,摩拜與ofo都捂緊了荷包,甚至可能是囊中羞澀。
二、資金之危——去產能后 仍欠貨款
近日,富士康內部共享單車產品線的負責人發出一條朋友圈稱:“ofo上周開始暫停對供應商付款,摩拜則派了搞游戲的人在另建常州廠,用三個皮包公司在買料。搞不懂接下來的發展了。”
顯然,此前ofo拖欠供應商貨款的傳言,并非空穴來風。值得警惕的是,當初樂視的崩潰,也是從傳出拖欠供應商貨款開始的。
而另一位接近供應鏈的人士告訴車東西,在共享單車行業,普遍存在著“客大欺店”的現象——給出的訂單足夠大,共享單車企業便能夠與供應鏈廠商議定一個延遲付款的賬期,體量越大,可議定的賬期就能被拉得越長。這給了共享單車企業更大的資金周轉余地,但對供應鏈來說,這便是與共享單車企業高度綁定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這種情況下再拖欠供應商貨款,顯然是個危險的信號——小藍單車倒閉前,據稱還欠著供應商2億貨款。
而在欠款傳聞爆發前,摩拜與ofo都開始了“去產能”。早前隨便一個自行車廠都能接到訂單的盛況不復,體量不足的供應商已經出局,目前還在為雙寡頭供貨的自行車生產廠商,只剩飛鴿、永久、富士康等有名有姓的大廠。該人士稱,在三四月共享單車戰事正酣時,摩拜與ofo雙方每月產能是百萬輛,但到了目前,雙方加起來,每個月的產能需求“不過20萬輛”。
除了砍掉車輛生產這個燒錢的大頭,雙方也紛紛提出精細化運營,線下運維團隊進行精簡,也不再招募兼職人員。
三、合并之爭——你情我不愿
面對遙遙無期的燒錢戰爭,置身摩拜與ofo對決的局內人態度開始發生變化,尤其是那些處在兩方利益之爭中的投資人們,比如投了ofo的朱嘯虎。在今年9月的時候,朱嘯虎就公開表示,摩拜與ofo“合并才能盈利”。11月底,朱嘯虎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再度重申了雙方應該合并的立場。
這與朱嘯虎的職業相關——作為一個VC,當融資進展到E輪后,已經到了他該退出的時候。在用戶增長空間所剩無幾、觸及了行業發展的天花板之后,摩拜與ofo的競爭不再伴隨雙方體量的膨脹,取而代之的是相互的消耗。此時每拖一天,對朱嘯虎來說,面臨的都可能是ofo估值的下降。
當然希望推動合并的并不只有朱嘯虎一個。作為摩拜第一大機構股東的騰訊(占股超過10%),也希望促成雙方的合并——就如當年促成滴滴與快滴的合并一樣。由于騰訊還是滴滴的股東,相當于間接持股了ofo,所以對騰訊來說,合并其實是一個最好的結果。再者,若由騰訊來主導摩拜與ofo的合并,那么滴滴與快的合并的歷史將再度上演,共享單車賽道將被納入騰訊的版圖中。這樣,同阿里在出行領域的對壘中,騰訊可以再下一城。
而作為ofo第一大外部股東的滴滴,據悉也在推動摩拜與ofo的合并?!敦斀洝穼Υ藭r的報道中,稱滴滴的考慮是規避反壟斷申報——在年內合并,摩拜與ofo納入計算的經營額不會超過國家設定的4億元限額。
然而,擁有企業控制權的摩拜CEO王曉峰與ofo CEO戴威卻先后表示,不希望合并。
除了因各方利益不同產生的分歧,摩拜與ofo還一直受到貪腐的困擾。今年早些時候,ofo與摩拜相繼傳出貪腐的負面消息。頻頻有摩拜與ofo的員工在社交網絡上爆料,稱內部貪腐問題嚴重。尤其是ofo,在這個問題上更是處于風口浪尖。一位曾被ofo挖角的共享單車企業供應鏈負責人稱,曾聽說ofo有一個倉庫主管在一個月內靠吃回扣等形式換了一輛凱迪拉克??紤]到貪腐問題以及內部的派系問題,他沒有選擇ofo。
四、模式之困——盈利在何方
從這名負責人的口中我們得知,這些問題在三四月份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但當共享單車的繁榮發展掩蓋了黑暗的一面。然而共享單車走到現在,停滯的增長已經不能作為各種問題的遮羞布。
一名共享單車的從業者表示,單靠共享單車收取騎行租金的故事,在如今的背景下,早就不可能成立了。
一二線城市限制投放后,正式宣告摩拜與ofo摸到了行業增長的天花板,而雙方開拓海外市場的動作,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在每個城市投放量通常只在千輛級別。
為了探索新的增長點,摩拜與ofo先后嘗試了共享電助力車+共享充電寶結合的新業務,希望開拓出一片新的市場。但熟悉內情的人士告訴車東西,雙方都只是投入了數千輛車進行測試,并未大規模鋪開。打造一輛看得過去的共享電助力車成本就需要2000,對于沒有新一輪融資加注的摩拜與ofo來說,它的成本太高了。因此,在摸索一段時間后,雙方在這一賽道也偃旗息鼓。
五、新的對手——哈羅崛起?
就在摩拜與ofo在相互纏斗中消耗時,看似大局已定的共享單車賽道卻風云突變。不久前與永安行合并的哈羅單車2天前宣布,獲得3.5億美元巨額融資,螞蟻金服領投。
值得注意的是,永安行與哈羅單車的合并,就是螞蟻金服促成的。此前,螞蟻金服雖然投資ofo,但是與滴滴一樣,未能獲得控制權。如今ofo與摩拜的爭斗已是一潭渾水,阿里另尋角色,通過加注哈羅單車,培植起屬于自己的勢力。
有趣的一點是,很少對共享單車發聲的馬云,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訪時表示,“知道騰訊希望合并,但不能為壟斷而做”。言語中,與騰訊一爭高下的意味已很明顯。而馬化騰對阿里系扶起哈羅單車發表的評論,也直接懟向了阿里的螞蟻金服,他說:“(共享單車)被當作支付的推廣工具了,可憐了其余中小股東被鎖死。”
雙方打口水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供應鏈人士向車東西透露的消息,卻能反映阿里支持下哈羅單車的決心。從7月開始,哈羅單車在以60萬/月的速度快速上產能。到如今哈羅單車的投放量已經到了400萬輛左右,與摩拜宣稱的700萬輛投放量,體量差距不再如此前那么大。
面對新近拿到大額融資的對手,摩拜與ofo的雙雄局面,也有被翻覆的危險。
六、是合并保命還是各自掙扎?
冬天已經到了,北京的氣溫早已跌下零度。曾經總是難得一騎的摩拜與ofo,如今總能看到閑置在路旁。愿意騎共享單車的人,在這個季節大幅度減少。
共享單車賽道上,最強大的雙寡頭,在忽變的形勢下,似乎也在走入寒冬。 發展模式不明、資金短缺、貪腐問題、權力斗爭、新對手的崛起,讓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兩只獨角獸陡然陷入了關乎生死的困局中。
是合并保命還是各自掙扎?又有一番新的博弈,將要上演。
(來源:虎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