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聞
[點擊量:2685][來源:創選寶防靜電專家(www.666945a.com)]
2018-02-07
一個好的創業者,需要有強的低頭做事能力,也要有敏銳的抬頭看天本領。以創始人的身份和成績,我只能給自己打60分;而作為行業觀察者的身份和成績,我能給自己打80分。這是客觀地評價,億歐公司四年下來,我在具體的管人管事上做得很累,這和我創業前沒有帶過人有關;但公司在戰略大方向上做得還不錯,這和我創業前做過互聯網分析師有關。
作為長期行業觀察者和四年創業實踐者,我很確定的一點是:互聯網創業已經沒有希望,接下來是產業創新的時代。實際上,2014年-2015年的創業潮已經是最后一波純互聯網機會。這個趨勢如此明顯,但從1998年開始、持續近20年的互聯網創業黃金年代,有巨大的慣性,很多人的思維沒有轉過來,依然期望通過互聯網創業一夜成名甚至揚名立萬。
盡管創業者都可以喊出改變世界的口號,但順時順勢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條件。如果非要比較“天時”、“地利”、“人和”在創業成功里面發揮作用的比例,“天時”會占到60%以上。很大比例的成功創業者,回顧成功之路時,會反復說到如何戰勝一次次困難,并把成功的原因歸源于此;這可能是分析創業成敗的最大誤區。
遇到各種困難,是創業的常態;而勤奮,這是創業者的基本門檻。對一個創始人來說,困難遠遠不止來自“方向、人、錢”三大核心工作,品牌、技術、產品、銷售,只要是任何一塊有短板,都會阻礙公司前進的步伐。一個悖論是,盡管專人做專事,但只要一家公司的創始人對某塊工作缺乏認知,該工作就不可能做好,也指望不上能招到合適的人來解決。說創始人是公司最大的天花板,盡管殘酷,但就是如此。
科技互聯網回歸實體經濟或實體產業,這是政策導向,也是行業趨勢。但產業有興衰,如何選擇產業創新的方向,需要仔細分析。一個簡單的篩選邏輯是:市場規模大、發展快速、市場格局相對分散、盈利能力較好的產業;再結合產業的數字化、在線化程度,找合適的切入口和時間點,并配合具體的打法。當然,基于熱愛和興趣,是更值得尊敬的邏輯。
在推動產業創新的各個變量里面,新政策、新科技、新資本、新理念依次發揮著重要作用。環境保護、軍民融合、“一帶一路”等新政策帶來的變化很可能會超過我們的想象;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新科技,再也不能從純技術、純市場的視角理解;IVC(產業資本)、CVC(大公司資本)為代表的新資本,將繼續擠壓純VC,成為決定性力量;消費升級、新零售等新理念,將和中國獨特的人口結構碰撞,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機會。
進入新時代,盡管要期待美好,但要做好應對重大不確定性的準備。擺在中國新一代創業創新者面前的一道必須回答的問題是,如何探索企業的新老交替、制定基業長青的新制度。過去40年,中國產生了很多成功的企業,但絕大多數還建立在舊式的創始人主導一切的基礎上;企業創始人與企業分不開,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時,這是企業最大的風險。新型合伙人制度,即便面臨失敗風險,也值得去嘗試。
(來源:億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