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聞
[點擊量:2574][來源:創選寶防靜電專家(www.666945a.com)]
2018-03-15
【中國安防展覽網 時事聚焦】 近兩年,無人駕駛為人津津樂道,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大熱點。然而,當人們還在憧憬著邊看視頻邊開車的日子已經離得不遠時,現實中一起接一起的無人駕駛事故卻在重復上演。這不,悲劇真的發生了!
北京時間3月20日早間消息,美國亞利桑那州一位女性被無人駕駛汽車撞倒身亡,此前,無人駕駛雖然事故頻繁,但這次是Uber無人駕駛汽車首次出現致行人死亡的交通事故。事件之后,Uber暫停了所有無人駕駛汽車的測試工作,整個無人駕駛行業都陷入了恐慌之中,這項技術的發展也進入了敏感期,將面臨巨大的考驗。
無人駕駛技術不夠成熟 事故頻發引熱議
除了Uber之外,谷歌無人駕駛車輛曾發生多次事故,所幸并未發生致人死亡的重大事故。但在自動駕駛上最為激進的特斯拉公司,在16年5月已經造成了全世界第一宗自動駕駛系統致人死亡的車禍。
據外媒報道,美國一輛特斯拉Model S電動汽車在途徑十字路口的時候,撞上了一輛正在左轉的卡車。Model S的前擋風玻璃撞進了卡車底部,駕駛人也因此死亡。而特斯拉自動駕駛在中國發生的第一起死亡車禍比全球首例特斯拉致死事故的發生時間還早了4個月。16年1月,一位23歲男青年駕駛著自己的特斯拉轎車在京港澳高速河北邯鄲段公路行駛,未能及時躲避前方的道路清掃車而發生追尾,事故導致該名車主身亡。
據媒體曝光的事故后行程記錄儀中視頻分析,事故發生時,特斯拉處于“定速”的狀態,并未能識別躲閃而撞上前車?,F場交警的調查也顯示,事故發生時涉事特斯拉沒有剎車和減速的跡象,也沒有采取任何躲避措施。
除了谷歌、特斯拉等國外科技企業,國內的樂視、百度等互聯網企業近年來也在研發無人駕駛汽車,百度還提出了“3年商用5年量產”的口號。但目前來看,很大程度上,汽車廠商推無人駕駛更多是為了宣揚自家品牌的科技感,離真正的實際應用還有不小的距離。
未來已來 無人駕駛“無人”真能實現?
事實上,目前能夠上路的無人駕駛汽車,還無法實現真正“無人”。在剛剛提到的事故發生之時,這輛Uber SUV汽車的駕駛座位置其實有一名測試人員,不過即便如此,也未能夠阻止悲劇發生。業內專家認為,網絡化、智能化、數字化是汽車發展的必然趨勢。真正的無人駕駛、智能汽車、人機互連出現之后,汽車很可能是第二辦公室和第二個家。
“未來的汽車不僅是無人駕駛,還會變成大手機、大電腦、大電視、大充電寶,還是個能辦事的‘小秘書’、移動的小房子,就像一個全能的‘汽車人’。”高級工程師、桑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文一波說。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不少代表委員表示,在無人駕駛汽車的新賽道上,我國有機會跑出“中國速度”。
“無人駕駛技術所帶來的全新變革,將改變汽車行業近百年來所沿用的技術和商業模式。眼下無人駕駛技術正處于產業化探索初期,政策與技術進步是否匹配,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產業的創新速度和競爭力。”李彥宏說。
代表委員表示,安全是無人駕駛面臨的最大挑戰。而要實現安全,除了仰仗更為精準、智能的無人駕駛技術,還需要有更高水平的現代通信、網絡、制造等技術應用作支撐。
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公司董事長劉慶峰認為,無人駕駛汽車需要建立多方面的信息連接,因此高可靠、低延時、寬帶寬、廣覆蓋的網絡建設非常關鍵。“一定程度上,響應速度是決定無人駕駛汽車命運的‘生死線’。”
李彥宏認為,鑒于信息安全在自動駕駛汽車產業中的重要性,還應加強防范汽車被黑客攻擊、關鍵數據被控制而造成的巨大風險。
此外,多名相關行業代表委員還建議,加大在政策領域的創新力度,如支持企業做大做強自動駕駛開放平臺,加快研究并出臺運營政策,從國家層面為加快自動駕駛汽車產業化奠定法律基礎,推進智能化道路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等,讓政策創新也成為產業發展的競爭力、新經濟的生產力。
小結:毋庸置疑,無人駕駛仍然是未來發展的一個大方向,但是小編看來,現實情況下還有許多瓶頸,無論是“有人”還是“無人”,事故的不斷發生還是在提醒我們,技術還遠遠不夠成熟,要真正將無人駕駛推行到現實生活中去,也許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對于無人駕駛從業者來說,未來仍然任重道遠,需不斷測試。
(來源:中國安防展覽網)